2008年1月24日 星期四

《蘭嶼報告1987~2007》前言:追究記憶‧創造現在 / 關曉榮

2005年十月末,給“夏潮青年報導文藝工作坊”講課。課後,有青年拿出上世紀九○年代初先後出版的三冊《尊嚴與屈辱—國境邊陲1987.蘭嶼》蘭嶼報告。這是一位內向不多話、熱愛攝影的青年,他說:「書早已買了好多年,盼望著能有你的簽名......。」「這書現在好像買不到了﹗」「這個世紀初已經成了絕版。」「我在網路拍賣上有看到,一本要一千五百元。」「原來的訂價是八百元。」給絕版書簽名頗有幾分墓誌銘的況味,卻也埋藏著一點抵死不從的血氣。《人間》雜誌八○年代末停刊以來,報導文學與攝影日漸成為傳播市場的邊境伏流,多年的閒散與懈怠,鬱積成心中的失落與虛無的精神煎熬,在晦暗的日子裡吃力的行走,卻也終於在顛簸的歧路上看見了一抹微光—必須通過稀少有限的物質力量,重建追求社會平等與正義的精神價值。作為對失敗主義的自我批判,也作為那一堂課的重點。事實上,說它是困局中所探求的一個回答,不如說是一個自我批判的拷問,一個為了尋找思想、認識與價值的光明,必須繼續搏鬥的問題意識。

2006年八月十四日至二十日,“夏潮報導文藝營”開辦多年以來第一次離開大城市,選在原住少數民族達悟族世居地─蘭嶼舉辦。其目的無非是期待參與文藝營的青年,能夠離開城市,離開安逸的校園,離開書房。進入《人間》雜誌時期“蘭嶼報告”的田野,從具體實質的參與和面對面的接觸中學習,接受在現實中搏鬥的民眾的啟迪與教育

文藝營活動行前八月二日,《中國時報》社會脈動版刊登了〈蘭嶼核廢料桶鏽蝕〉、〈原能會是禍首,台電也擺爛〉兩則新聞。新聞內容的摘要如下:
“台電蘭嶼貯存場鏽蝕核廢料桶檢裝重整工程,因工地安全和輻射防護措施屢未改善,最近遭民眾拍照向原子能委員會檢舉。許多核廢料桶因嚴重鏽蝕,散落成水泥塊,有些幾乎散落成灰砂。”
“原子能委員會今日邀集學者專家到當地現勘,作為是否核發檢整工程處理中心使用執照給台電的決策參考。”
“據悉,原能會六月底接獲民眾照片舉發,指台電正進行的蘭嶼貯存場鏽蝕核廢料桶檢整工程試運轉計畫的工安和輻防問題叢生。據透露,照片顯示,施工單位用吊車把鏽蝕核廢料桶從壕溝吊上來時,底下有工人工作,很可能被碎裂水泥塊砸到。”
“看過該批照片的官員以「很容易出人命」形容隱藏的危機。照片顯示很多核廢料桶鏽蝕嚴重,有的整桶碎裂成水泥塊散落壕溝,有些核廢料桶嚴重碎化,吊車抓斗一抓就全部變成灰砂。”
“相關官員擔心,在壕溝裡作業的工人雖穿有防護衣,頭部防護面罩卻是半罩式,很可能吸入帶有輻射的灰砂造成輻射傷害。核廢料桶吊運作業是露天進行,稍有不慎就會發生空浮污染,對環境和工作人員造成輻射污染。”
上述新聞公佈後,趁著“夏潮報導文藝營”八月底在蘭嶼舉辦活動的機會向朗島村的郭建平求證上述新聞是否確有其事,經郭建平的追蹤,當時向原委會舉發的照片 已經無法取得。事實上,八月二日新聞所附的一張照片也並非檢舉事實的照片,而是中央社的資料照片。至於舉發的達悟族朋友,也因擔心自己在核廢場的工作將受 到威脅而噤默。

上述新聞所披露的事實是近年來有關蘭嶼核能廢料最新的動向,在此回顧過去幾年蘭嶼反核行動的重要事件:
  1. 1996年,台電運送核廢料的船隻,被十餘年反核廢運動所凝聚的力量阻擋在小蘭嶼海域,無法進港後,原船返回台灣,核廢料運儲蘭嶼的作業被迫停止至今。
  2. 2002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中國時報》頭版二條新聞,行政院公告:核能廢料終極處理場址排除蘭嶼。
  3. 2002年, 十二月三十一日,是台電核廢料貯存場租用蘭嶼山地保留地租約到期的日子(山地保留地使用規定之中沒有任何條款准許用於儲置放射性有毒廢棄物),代表蘭嶼鄉達悟族的蘭嶼鄉公所,經過艱苦的鬥爭,堅決作出“不續租”決議,至今沒有改變。曾經有過循法律途徑,控告台電與相關政府機關的倡議,但達悟族當代自救運動 的內、外部形勢嚴峻暗潮洶湧,至今未能展開行動。
  4. 2007年,蘭嶼達悟族反核廢運動進入第二十年。
文藝營影印了當年“蘭嶼報告”的十一篇內容作為青年研習的文獻,活動中也播放了紀錄片《國境邊陲—1997.島嶼上的人類》,參與營隊活動的老老少少都激起了熱烈的對話和討論。影片拍攝時期的一些同輩的達悟族朋友和幾位長老都已先後過世,包括夏曼.藍波安的父母,以及待我如子的郭建平的父親。多日盤桓眾人才驚覺,“蘭嶼報告”在1987年《人間》雜誌中連載發表,而1987年十二月七日,蘭嶼島上爆發的第一次“機場抗議”行動開啟了達悟族反抗核能廢料運動的先聲,而夏潮文藝營在蘭嶼舉辦的時間正值反核廢運動進入二十年的前夜。“人間”的老戰友范振國、藍博洲說:應該設法重刊“蘭嶼報告”,並發行紀錄片《國境邊陲—1997.島嶼上的人類》。

二戰後的蘭嶼,達悟族固有的自然經濟生產方式與社會組織,遭到台灣現代化進程中,資本主義商品經濟與市場一體化的摧毀和改編。台灣現代化發展的能源依賴核發電所生產的核輻射廢棄物貯存在蘭嶼,正是台灣現代化發展政治經濟學的實踐,加上極端錯誤落後的少數民族政策,雙重的社會結構性暴力的證明,1987年 蘭嶼爆發的反核廢運動激動了廣大台灣社會的義憤和同情。時值台灣在冷戰架構下“美援”導向的依附性發展,暴露了為進步繁榮的經濟而犧牲所積壓的社會矛盾。軍事戒嚴令的解除,為了防止大鎮壓只能激化社會矛盾的能量以鋪設政府機器調節控制的宣洩渠道。核廢料乃是核電工業的末端產物﹐迅速地與本島的反核電運動串 結,形勢幾近於泛原住民運動最具能量的前沿。

蘭嶼反核廢運動艱辛跋涉了十餘年,在1996年成功的阻止核廢料繼續運儲蘭嶼,2001年台電對蘭嶼儲放核廢料的補償金撥交蘭嶼鄉公所,發放給每一位蘭嶼的受害人。2005年底,反核運動每役必與的郭建平參選蘭嶼鄉鄉長,競選活動中,郭建平發現反核廢料的議題已經迅速荒疏能量消散。今年,夏潮文藝營從恆春後壁湖漁港搭乘觀光交通船往蘭嶼,開船前與船工閒聊,他說﹕“蘭嶼的人被補償金寵壞了,現在很多人都不做事,等著補償金過日子……”這一番話想必有觀察者所見的事實依據,同時也叫我想起2002年立法院立委質詢的一番顛倒是非、粗暴的詆毀達悟族人的話:“要是政府給的補償金額,每個人有個一百萬,我看蘭嶼人巴不得核廢料不要遷走……。”這種以微薄的金錢作為壓迫者對被壓迫者的有限補償,實質上掩飾著壓迫者繼續獨占並鞏固其價值裁判權的事實。一再提醒我們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思想價值面對歧視與壓迫的合理化,應是歷史性的不容許退卻的沒有間斷的戰鬥。

2004年初,我曾接到多次電話,打電話的人從“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隊”打聽到我的電話號碼,說是我國立藝專時期的學長,看重我在蘭嶼工作所建立的影響力,有事商量要 求見面一談。多次婉拒後,答應他在羅斯福路靠近台電大樓對面的咖啡館喝了杯咖啡。此人給了張名片:“中科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皮建庭。他的公司接下蘭嶼核廢料場鏽蝕廢料桶外包的檢整工程(我無從查證他的公司是否已經獲得該工程承包權)。他口沫橫飛的描述他將有計劃地為當地人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完善的工作環境、支持族人的教育工作、發展蘭嶼的經濟……盼望學弟能給學長拉拉線。明白了這個人的空話,我只回答道:「你的事情我幫不上忙。」相對於反核廢運動的退潮,核廢料遷移除污工程的停滯,核廢料檢整作業的商機從未間斷,就像早前核發電的末端產物決定運儲蘭嶼一樣。

蘭嶼反核廢運動從被壓迫少數民族的反抗而言,應是上世紀八○年代中期的“原住民運動”不可分割的一環。運動結合了原住民族各族被壓迫的現實能量,沖塌了島內壓迫性的“民族政策”及手段的正當性、合理性和合法性,迫使 政府不得不操作現實事務補救性的個案調整,權宜性的有限改良阻擋著民族壓迫的政治改造。運動的實踐同時進行了對殖民者歷史的發掘、揭露、批判與控訴,為原住民族各族主體歷史重建的艱鉅課題,做出不容忽視與磨滅的貢獻。反核廢運動停滯,相對出現更巨大的挑戰,民族存亡的奮鬥面對更為複雜嚴峻的內/外部形勢。 民族主體意識、價值觀、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等相互關聯不可分割的重大範疇形成一個更為清晰深遠的總體戰線。

現實是曲折複雜、變化多端的生命歷程,消退的不只是達悟族的反核廢運動,也包括上世紀八○年 代工運、農運、環保、教育、婦幼等等各方面的運動。運動所激發的權宜性補償所支付的物質基礎,來自同樣的社會結構生產的總體資源。反抗的激情最為珍貴的成 果並非權宜性的物質補償,而是激情的波濤沖毀了陳腐的台灣社會民族與階級結構花樣百出卻是偽科學的外包裝,赤裸裸的露出民族與階級結構不平等的社會骨架。 二戰後的東亞冷戰在帝國主義軍事干預、政治支配和經濟控制下,主使蔣政權在台灣施行軍事戒嚴獨裁體制近四十年。美、蔣軍事戒嚴體制,有效的遵循“美援”所 制定的附庸性經濟發展方針。商品消費的現代化進步假象麻醉了戒嚴體制對人民思想、認識、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歷史觀的手術切除所遺留的殘缺。眼前,各 政黨既得利益階級煽動偽科學的省籍和族群矛盾論說操作執政權力的爭奪,掀起了歷史殘缺的政治狂熱,遮蓋了社會生產與分配的腐敗機器,阻撓並擱置反省、批判 從而推動社會變革的迫切需求。台灣少數原住民族通過民族與階級的雙重壓迫所進行的運動在現實與理論上指出:清理並反抗殖民主義、清理並抵抗政治經濟學理論 定義下的帝國主義的歷史課題雖有啟發,卻並未能撼動台灣島內當權的民族和階級買辦主流的意識形態霸權。這是一個思想與價值在文化戰線的鬥爭未竟的時代事 業。

時值蘭嶼反核廢運動二十年的時空,重刊“蘭嶼報告”只有一個簡單的心願,就是溫故知新。文字與攝影的紀錄是思想、情感和實踐的記憶所必要的物質再現手段。 俗話說把握“現在”,不幸的是“現在”卻毫不留情也從來不曾停止的成為過去,成為記憶,成為歷史。面對這無從把握的“現在”,只能努力的追究過去,追究記 憶,努力的挖掘歷史,從記憶的角落,從歷史的地質中解放創造現在的能量。 以上世紀九○年代初由時報文化出版的《尊嚴與屈辱—國境邊陲1987.蘭嶼》三輯攝影兼文字報告的形式再版,當前已經不具備相關的經濟條件;而今希望重新出版《蘭嶼報告1987-2007》 只能以當時分篇的文字報告:
一、一個蘭嶼能掩埋多少“國家機密”;
二、雅美十人舟的榮耀;
三、塵埃下的薪傳餘燼;
四、文明,在仄窄的樊籠中凋萎;
五、飛魚 祭的悲壯哀歌;
六、漢化主義下的蘭嶼教育;
七、流落異鄉的雅美勞工;
八、酷烈的壓榨.悲慘的世界;
九、被現代醫療福祉遺棄的蘭嶼;
十、觀光暴行下的蘭嶼;
十一、孤獨傲岸的礁岩。

加上陳映真先生〈序〉與楊渡所寫的〈冷的血.熱的心〉和書末的後記,以及1988年離開蘭嶼後分別在《中國時報》與《自立早報》、《自立晚報》發表的〈驅逐惡靈的雅美長矛〉、〈國境邊陲.蘭嶼—土地的創傷與人的吶喊〉和〈雅美人似迎還拒〉三個散篇為本書的主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夏潮文藝營期間,在郭建平家中找到的,收錄於作家阿盛選編的《海峽散文》裡,郭建平推動反核廢運動最早的文章〈我愛蘭嶼,不愛核廢料—蘭嶼反核青年的心靈告白〉;還有,近年來由達悟族青年初步整理出來的〈蘭嶼反核紀事〉與1995年“反核廢.驅逐惡靈”宣言〈和平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以及今年四月間鍾喬就紀錄片《國境邊陲—1997.島嶼上的人類》與我的對談稿〈國境邊陲:海洋民族的吟唱〉,都將全部收在本書的附錄。本書的影像僅選用達悟族數次反核廢行動的現場紀實。

近年來,個人寫作與社會之間對話的平台已經崩塌,提起筆來總覺得寫作的生活方式也已癱瘓。然而;這是一個最需要反省、批判與前瞻的社會時刻。市場與消費主 宰了需要,也把持住供給,就連創造思想與價值的語言領地,也大面積的淪陷變成了商品化知識買辦的畜牧加工產業。五光十色甜美的商品消費取代了邊境游擊戰鬥 的荊棘和泥濘,商品不僅僅構築了外在的包圍,同時深刻的滲透到生活的意識與精神的領域。搏鬥不僅僅外在於人,更存在人的體內被毫無抵抗的貪婪和無知所炸開 的一片日益擴大而工事完備的占領地。戰鬥曾經在現實的挫傷和思想的牢籠中倒地繳械,卻只能從痛苦而艱難的追究與批判中找到新的起點。

感謝《人間》雜誌、“人間出版社”創辦人陳映真給我的指引和教誨,老戰友范振國、藍博洲、鍾喬給我的鼓勵和鞭策,郭建平、夏曼.藍波安以及全體達悟族人給 我的警示、啟迪、愛護與照顧,林稚霑、陳乃慈辛苦、細心、無怨尤的編輯工作,最後要感謝我的母親、妻子與兒女對我的寬容和支持。
註:“蘭嶼報告”工作期間所能找到的相關文獻,都以雅美族的民族指稱為用,近年來已經從母語中的tao(“人”的自稱)改正為“達悟”族。“雅美”族乃是過去的外族研究者的指稱,本書保留當時的書寫,誠如保留一個有待反思與改正的錯誤。

2008年1月19日 星期六

為弱勢者立傳:藍博洲、李文吉—1/19(六)

本週的樂生文學週末很《人間》。

人間雜誌由陳映真先生創立於解嚴前的1985年,但於1989年由於財務窘迫而停刊。於台灣解嚴前後,47期的人間雜誌以終極的社會關懷,深入了台灣社會底層,透過精闢的報導文字與深刻的圖像,呈現了勞工、環保運動、弱勢族群、農民與農村各階層的真實面。也成為了解嚴後台灣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學生運動的推力。

同時,在短短的四年間,也匯集了各方面的人才,孕育了相當多數的記實文學與影像作品。一月19日的下午,我們將請到當時人間雜誌中的兩位重要作者:藍博洲老師與李文吉老師和我們談「為弱勢者立傳」。

*講者簡介:藍博洲、李文吉
  • 藍博洲:1960年出生於苗栗的工人家庭,畢業於輔仁大學法文系,1985年以短篇小說〈喪逝〉獲時報文學獎。曾任職於《人間》雜誌、《南方》雜誌、時報出版,並擔任TVBS〈台灣思想起〉節目製作人,目前專事寫作。

    藍博洲的作品主要針對台灣白色恐怖事件為主,例如書寫二二八事件的《沉屍‧流亡‧二二八》、四六事件的《麥浪歌詠隊》與《天未亮》、針對台灣文學作家的《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的作家身影》等…眾多作品中最為獨特的為針對苗栗、新竹等客家庄為題材所寫的《紅色客家人》、《紅色客家庄》與《藤纏樹》等作品。《幌馬車之歌》亦有日文版發行。

    推薦閱讀:《藤纏樹》為藍博洲的長篇小說作品,以一個報導文學作者的角度書寫,除了讓讀者看見史實如何被還原以外,也提供年輕的創作者更多值得思考的方向。

  • 李文吉:1957 年出生於台灣台北三重,畢業東海大學外文系。1993年以「我們的淡水河 」獲金鼎獎雜誌攝影獎。曾擔任人間雜誌、大地地理雜誌、自由時報、中國時報等媒體攝影記者、資深撰述等工作。九二一地震後在石岡鄉幫忙重建與採編社區報, 現任人間報導學社秘書長。譯作有《紀實攝影》、《攝影的哲學思考》等。

    推薦閱讀:〈李天與葉美慧
         〈我的朋友范澤開
          李文吉的Flickr

*交通方式
:參考「到樂生的交通方式」或利用「UrMap」。

*報名
:為了方面準備場地與資料,請儘量於活動前透過網路報名。 
email:savelosheng@gmail.com
電話:0968-238-183,董福興

*費用:免費。但本活動需要您的捐款相挺,可於活動現場以現金捐款,海外的朋友可透過Paypal捐款,我們也會即時發佈經費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