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過/沒看過《無路可退》的,以及到過/沒到過樂生的朋友們:
自2005年台灣海筆子在樂生搭建大樹下舞台,海筆子已是樂生院保衛運動中最重要的參與者之一。今年四月,海筆子的台灣成員[流民寨]在福和橋下推出帳棚劇《無路可退》,在價值倒錯,聲音「更加瘖啞、更為稀薄」的當代,發出「重估一切價值!」的吶喊。
樂生院的當前,正面臨著--歷史的賠償被當作慈悲發放;人權與文化價值相互抵銷,發展口號卻屹立不搖;鬥爭解放了的空間,卻逐步被鬥爭的成果戒嚴起來--的處境,正一步步走向價值倒錯、聲音瘖啞的《無路可退》......
5/17(日)中午,樂生文學館舉辦帳棚劇《無路可退》午餐討論會。
歡迎你前來與工作人員們分享帳棚劇以及《無路可退》之於你的意義。
時間:5/17(日)中午11:30-14:00
地點:樂生文學館(樂生院七星舍)
參與者:《無路可退》導演段惠民、林欣怡、演員們以及樂生院阿公阿嬤
注意:午餐自備(現場備有小點心與一些食物)
重估一切價值 段惠民
當被統治者晉升為統治者,變本加厲地統治之後;當奴隸偽裝變主人,主人墮落成奴隸之後;當英雄被批成無賴、無賴也被捧成英雄之後;我們要重新評估這些價值。
當顛倒的歷史被顛倒過之後;當死舊的尚未被打破、新生的尚未被創立之後;當沈埋的英靈再也站不起來、行屍走肉卻也倒不下去之後;當一切正面的都翻出過反面、反面的都當過正面的教材之後;我們要重新評估這些價值。
當我們的故鄉成為廢墟,只能從別人的廢墟中尋找新故鄉時;當我們的前途註定是新興的無產者,只有新興的無產者能否定自己的將來時;該是時候,我們要來重估一切價值!
當文藝不必為了改進人生,改進人生也不需要文藝的此刻;我們以劇場之姿斗膽來檢視這樣那樣的主張,並非設想合乎時宜或無視於眼前的艱困;恰好是身處在幾無立足之地的轉折點上,因迫切的危機感才會驅使人投槍問路。而路本是人走出來的,只願這一槍可以響得夠遼闊。
1945年至1949年間,是兩岸民眾自1895年以來歷經各自又一致的「反帝反封建」抵抗戰鬥後,可以共同思考問題、相通社會脈動、革新民族文化的短暫時光,有人好比為雙溪匯流。即使在1949年雙溪再度分流的截斷口,仍有許多青年志士以身相許的在奮力搭起有形的橋和無形的彩虹。遺憾地是一甲子後的如今,經貿文化政治交流總算隨著開通,但我們的聲音主張卻比槍口下的前行世代更加瘖啞、更為稀薄。此間青年沒有置喙的餘地也不想置喙,難道我們已習慣成為歷史的中間物因而歷史被我們視為身外之物。然而人們的身上真的喪失了餘音嗎?
1999年櫻井大造率野戰之月劇團來到三重河岸演出的〈EXODUS〉帳篷劇,已然在觀聞者心目中成為傳奇。我們這些或多或少與櫻井大造、「海筆子」持續交往合作的後進晚輩,莫不從那次傳奇開始重溫了熔漿般的潛流,此後十年間或奔騰或熄滅或燒遍自身的一切。這熱度是地底的擠壓運動持續加溫的。在沒有規律週期的時候和沒有突破口的關頭,我們再從各自的渠道匯合成一股逆流,正流向下一個灰飛湮滅的大合唱。
其他參考資料:
無路可退,所以我們必須前進(鴻鴻)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4896367.shtml
薛西:從流民寨《無路可退》出發,談帳篷劇在台灣
http://mjkc.tw/2009/05/blog-post_07.html
破報:預備…城市邊緣下一場戰鬥-台灣海筆子帳篷劇《無路可退》
http://pots.tw/node/22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