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2日 星期六

時間的病‧病的時間:周富美、陳再添、湯祥明-4/12(六)

採訪整理:品安

「一個夢想,放著,就算暫時忘了。總有一天,遇到一些事情,就會再掉進心裡,去追尋。」-小美


這是周富美(小美)放在部落格首頁的一句話,於是我想起那些如情人一般縈繞心頭,可愛、天真卻又尚未能實踐的夢想們。她是個勇敢追求夢想的美麗女孩,憑著一股傻勁就無所顧忌往前直衝,衝破了層層不公義體制後回頭露出一抹笑容,即使身軀疲累,眼裡仍閃爍著燦爛光亮。

2007年底,小美擔任自由時報記者,因採訪環保署環評大會遭拒,卻被片面指稱此要求資訊公開的公開採訪行為是妨礙公務,並點名發函給該報社要求逕行處分,不許自由時報記者周富美再踏入環保署半步,成為台灣解嚴二十年來,在號稱自由民主開放進步社會中,第一位被公部門點名禁止進入的記者。

為了堅持政府必須落實資訊公開及新聞採訪自由的理念,小美最後辭職以明己志,但她仍驕傲地說,身為一名記者,不論在哪家媒體工作,仍有其獨立性,我是周富美,在自由時報工作,不是「自由時報的周富美」。為了說真話、當「好」一個記者,已經隨時作好不當記者的準備。

就是這股與生俱來的氣勢,讓大家相信小美的夢想定會實現,她也堅定而勇敢地慢慢實踐著那些美好。

為了採訪時隨意答應的一句話,她在北醫醫學人文所熬了四年,完成「台灣血友病與血友愛滋病患之生病經驗」論文;為了細心紀錄一則因採訪而偶遇動人的生命故事,她在2004年出版《時間的病-與血友愛滋病患李錦章的生命偶遇》;更令人感動的是,在今年的四月十七日,也就是世界血友日當天,《時間的病》由中國血友病患Mars翻譯成英文版,完成了小美和書中主角(李錦章)近乎十年故事接力的生命工程。

原本主跑醫療新聞的小美也長期關注樂生院保存議題,只要有空就會到院區陪陪七十多歲的鮑伯伯,和湯伯伯、阿添伯談天說地,甚至在部落格記下了湯伯伯因病受禁錮後寫下的第一首詩「燦爛的記憶」。

燦爛的記憶(樂生院湯祥明於1956年之創作)

我告訴你,晨曦會吸進雲霞,
夜晚,會吞沒夕陽的光輝。
但你說,人生的路途正長,
前程中,難道會少愛與美?
但等你歷盡了滄桑,
天空只有一片暗灰,
溪上一無繽紛的雲彩,
林間也亦無夕陽的光輝。

於是我看你疲倦地歸來,
額上留著汗, 眼角掛著淚。
我問你,如許的日子何在?
燦爛的生命因何交瘁?
你說,人生的路途雖長,
但燦爛的際遇只有一回。
因為辜負了美麗的雲霞,
也無緣見到夕陽的光輝。

院民介紹:

湯祥明

湯伯伯,樂生文舍舍長,樂生院有名的詩人,就讀建中二年級時感染痲瘋病,民國40年被強制收容到樂生院,因此不得不和心愛的戀人瓊瓊分離,最後瓊瓊出家,湯伯伯留著愛人的畫像,思念至今。這段淒美的愛情故事,使許許多多聽過這段故事的朋友感動落淚。湯伯伯很喜歡和來院區參觀的學生、朋友聊天説故事,偶爾會分享新的詩作。

陳再添

台南人,家中疼愛的長子,十六歲時被強制收容到樂生院。來過院區的學生朋友們一到院區都就會先找尋阿添伯一邊騎著代步車一邊叼著煙微笑的身影,或是開開心心地和大家談笑著,或是體貼地在用餐時間前就準備好餐點給大家吃。他發自內心疼愛每個來到院區的學生朋友們,而他那開朗的笑容與幽默的談話方式也讓他大受學生朋友的歡迎。



就讓我們再次誠摯地邀請您,4/12下午一起來到院區與可愛的周小美、湯伯伯和阿添伯一起喝茶、聊天,談「時間的病、病的時間」,享受只有在樂生院才能體驗得到,美好而舒服的大樹下午茶。

時間:4/12(六)14:30-16:30

地點:樂生院蓬萊舍

1 則留言:

小美 提到...

我們之間—寫在時間的病之後,樂生文學週末之前。

我想,自己心中還是有很多疑惑的!這個社會充滿太多的不公平以及不確定。明天要去樂生院分享採訪愛滋感染者的經驗,談《時間的病》,今晚獲悉原本的與談人湯伯住院眼睛開刀,添伯感冒身體微恙,而李錦章已經在天上了,在天上......。

聽到兩位老人家住院的消息,心裡微酸,愛滋與痲瘋(漢生病),都是飽受歧視與誤解的疾病,如果不是他們替其他人罹病遭受磨難,就不會有健康的我們,而健康的人們,大多數選擇逃避,容易遺忘。

已經不是第一次去樂生了,大樹下的下午茶,要談愛滋病,是樂生第一次嗎?當AIDS遇上Leproy,愛滋感染者會不會擔心被感染,漢生病患是否害怕愛滋病患呢?這些蠢問題,我確實想過。

自己曾經對愛滋恐懼,對痲瘋感到陌生,一切的一切,都是從接觸之後開始慢慢了解,慢慢慢慢......懂得。

多年以來,病患是最好的老師,教導我閱讀生命、感受勇氣、體會傷痛、與寂寞同行,穿越哀愁。然後安靜地,安靜地回溯過往,人的貪嗔癡、歧視、仇恨都變得好渺小又好可笑。

在樂生談愛滋,會不會太沉重?HIV,我能清楚地闡述你嗎?有時候,甚至不敢直視病人的眼睛,怕眼前太沉苛的生命,會讓理智崩解。

要維持平常心,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學會恐懼,或許是個好的開始。

痲瘋與愛滋,要考驗我們的,並非生命的長短,而是人與人之間,能否平等互信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