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4日 星期日

[籌備心聲] 文學的理由 / 董福興

樂生912至今一個月了,這段時間中彷彿掌握到一個過往未曾想過的方向,於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會議中,完成了【樂生文學週末,大樹下午茶】的活動規劃。

或許你會問,為什麼會將文學與樂生結合在一起?

912在樂生門口的防守,絕對是個契機。那天帶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讀完網路上的訊息後,接到一通電話。從話語中,我感受到無比的焦慮,他說,透過電視新聞及網路上的消息,儘管是站在樂生這一邊的,也都會讓人感到樂生狀況非常不好。

但是在現場的人卻不會這麼認為,一個晚上從20餘人到140多人,反倒是看見了希望。於是我寫下了:「我們還沒有輸」,希望能以這佐為該夜的紀錄。然後又看到了運詩人寫的「這一夜,我們以唾沫、身體相連」以珠璣底文字細膩地寫出了當夜我們所看到的、經歷過的。那當下,我一直想著要如何把文學帶入樂生。

這是個影像霸權的時代,電視、報紙以影像再現著抗爭,遮蔽著詮釋的可能與檯面下的種種。是夜,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內心翻騰流動的情緒,難以透過影像來呈現。如果要以書寫表現這些,那麼文學的角度與觀察絕對是必要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談文學的必要性,則必須首肯樂生中一個個「人的故事」是最為重要的。任何工程、政策的文章滿足我們理性面的理解,那人的故事卻是能直達我們心靈的語句。然而,這些故事猶如拼圖一般,在每一次夜裡、帳篷下的閒聊間,我們都分到了一塊,卻不一定會透過書寫而呈現。馨頤、家穎他們在醫界聲援的部落格中有著相當多的口述史訪談,雖質量俱佳,但由於切入的角度不盡相同,也讓這些值得寫的材料難以散發出應有的光芒。

樂生保留如果是一場長期的抗爭,那麼入秋的這時,或許可以有這麼一個機會。讓我們彼此到大樹下拉張板凳坐下,彼此談談看見的樂生人、事、物,談談運動中的自己,把故事的拼圖交換拼湊,然後透過沈澱成為作品

整個活動能夠完成必須歸功於三個人。首先是湯祥明伯伯,雖然我首次踏入樂生是三月的事,但是短短的半年間,不時讓我感到敬佩的人,就是他。我過往曾有一段好讀的日子,書中每一段字句都能勾起我種種對於書寫、沉浸於閱讀的回憶。夏夜,當在巡守隊聽到湯伯伯清晰地念起小說中的詞句,如王藍《藍與黑》一書中的:
一個人,一生只戀愛一次,是幸福的。不幸,我剛剛比一次多了一次。
以及羅曼・羅蘭六大冊《約翰・克里斯朵夫》中的:
愛人不被愛、被愛不愛人、愛人被愛,早晚都會分離,這世界不夠美……
這些叩人心弦的話語時,都能讓我重新理解到文學,不管在任何環境之中都能梳洗、呈現出人心底的美。而那又是一種溫暖的感染力,如從別人手中傳遞來得燭火,再由你手中傳給下一個人...

這種關係正如丘延亮老師與湯伯伯的關係,兩人以文會友的故事巧妙連結著彼此,也是這次活動的開端,促成這活動的大力推手也就是丘老師。在他的辦公室裡讀屠格涅夫,聊著作家與書,談著樂生怎麼成為一個實質的文化場域...這一點一滴的話語與閱讀就在一個想法的點燃下,讓這個計畫開始一步一步進行著。如同寫作一般,匯聚一絲一履的材料,編織成一篇作品。

最後要感謝季季老師的協助。透過丘老師的引介,我們在明星咖啡館面會時,季季老師給了我們相當多的建議,才有如今的講座規劃。她就如同一位親切的導師,握著我們的手,提著筆修著一字一句,帶領著我們進入文學的殿堂,講者聯絡和其他細節上亦如是。如果沒有她的大力支持,這個活動是辦不成的。

然而這場每兩個禮拜的文學午後聚會,需要您的參與才能完成。除了希望您能參與講座以外,更希望您能於講座以後留下來,大夥兒聊聊天、提提筆。從這個文學之秋開始,與樂生這塊土地一齊過著接下來的各個季節,紀錄著土地、生命、自然與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