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0日 星期六

講者簡介:尉天驄

尉天驄(1935年-),作家、文學評論家。江蘇省碭山縣人,一九四九年起定居臺灣。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政治大學中文系所教授,退休後仍於該校中文研究所、臺灣文學研究所兼課。曾任《筆匯月刊》、《文學季刊》、《中國論壇》等刊物主編。

一九七O年代,尉天驄提倡寫實文學,主張文學應該面對生活,面對社會,並反映社會各階層人民。1972年,他和唐文標開始對現代派作家和作品展開批判。1977年8月,在臺灣鄉土文學論戰中,他和陳映真,王拓首當其衝,受到親國民黨文人的批評和攻擊。事後,他編輯了一本《鄉土文學討論集》(1978),請胡秋原寫序,共收錄了雙方七十四篇文章。是研究臺灣鄉土文學的重要參考資料。千禧年後,歷經世事之演變,以及多年的沉潛,尉天驄思想為之一變,對個人、家族、國家和世界思潮多作反省。平日為文,肯定人的尊嚴、對各種形式之專制獨裁,批判不遺於力。

作品有:論著《文學扎記》(1971,新風出版社)、《路不是一個人走出來的》、《民族與鄉土》(1979,香港縱橫出版社/1979,臺灣慧龍出版社);小說集《到梵林墩去的人》(1970,大林書局);散文集《棗與石榴》(2006,印刻出版社);雜文集《天窗集》(1976,藍燈出版社)、《眾神》(1976,遠行出版社)、《理想的追尋》(1985,新地出版社)、《荊棘中的探索》(1985,新地出版社)。

(2007/10/21轉錄自維基百科尉天驄詞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