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

5/24(六)女性‧家族‧社群--鍾秀梅、鍾永豐

講題:女性‧家族‧社群
講者:鍾秀梅、鍾永豐
時間:5/24(六)下午14:30-16:30
地點:樂生院蓬萊舍(晴天在樹下)(交通方式
報名信箱:
savelosheng@gmail.com


我們來自客家村--聽鍾家兄妹談家族故事
採訪與整理/洪申翰 照片提供/鍾秀梅

(點擊本圖可見大圖)

一年多前,客家詩人鍾永豐一篇《我的南部意識》,在朋友各自的網路領域中相互的轉傳,引起諸多討論。文中所描述的南部─更精確的說─在農村和都市高雄間的流動故事,既是歷史的細數,也是個人記憶的重現,著實極具說服力。永豐、秀梅兄妹,就是擁有這樣的梳理脈絡、清楚論証的能力,找資料、備子彈或引進豐富的國內外進步思潮,這常是大家聽過這對兄妹演講上課後的深刻印象。在運動的場域裡,他們也同樣展現了如此平實卻又犀利的面貌,和著對土地人民的情懷,一點一點的突圍前進。而從他們說話、做事、又或理想,都無時無刻的在提醒著大家,她們打從哪裡來。

她們來自高雄美濃客家農村。

我們心中都有一個農村的樣貌,但同時,也都還是好奇農村的樣貌。農村是天堂嗎?農村裡的家族必然溫馨嗎?常常,我們對那份不熟悉的人情味的崇慕想像,大大高過了對那些「人」的了解─生活生存在那片土地的深刻生命。我們這次請永豐和秀梅來,不只想請他們分享自己在運動裡的經歷,也想更微觀的聊聊他們經驗的家族、女性和社區。

在永豐的金曲獎得獎作品《臨暗》中一段:

三不時捱失神走志
浪浪蕩蕩穿弄過巷
盡想聽一聲
阿姆籲細人仔洗身
盡想鼻一下
灶下裏煎魚炒菜介味氣

臨暗,愐起
阿公講介家族史
捱等這房歷代犁耙碌碡
今捱都市打拚
愛學開基祖

細緻的表盡了他對故鄉的思念,這些具像人物的紋理,喚起的不再只是難以言說來由的鄉愁;每一個角色的性格動作所勾引出來的,都使人不斷點頭,又笑又哭。每一首充滿意識的詩作,都表現了農村生活的搬演,正是一部色調豐富的文學作品。

而秀梅,身為一個女性,在給我們的文章資料中,以她獨特的方式和視角記述了姑姑的身影,是柔軟也是堅硬,是幸運也是悲哀。如此多重的投影匯聚,不再只是一幅鄉村畫作,而成了活生生、幾盡可摸可聞的生命背影。

在藍綠交替的此時,許多人都揣想著新政府馬上加速施行的自由經濟開放政策,是否是對奄奄一息的台灣農村進行最後的送終,憂慮瀰漫。或許在這個週末下午,我們可以先放下在這個政治背景下對農村未來命運的不安,先來聽聽這些故事,這些由人交織而成的真實景象。


註:臨暗(國語)

傍晚,收工 一個人走,
在都市
我眼珠吊垂頭顱虛脹
好像自已已經
魂飛魄散

三不時我失神走志

浪浪蕩蕩穿弄過巷

直想聽一聲

母親喚孩子洗澡

直想聞一下

廚房裏煎魚炒菜的味道

傍晚,想起
阿公講的家族史
我們這房歷代犁耙碌碡
今我都市打拚

要學開基祖


夜暗,一個人

行中山路

轉中正路

上萬盞燈照不亮

腳下的路

人來人去算不盡

無人可問

吃飽了沒

延伸閱讀:
鍾永豐
我的南部意識
鍾秀梅《鍾屋第二代長女:鍾招英的故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