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日 星期六

揭金融內幕,還社會真相—8/2(六) 夏傳位

我問朋友「你知道卡債族的平均年齡是幾歲嗎?」



「十幾二十歲吧。」



「三十七歲!」



而且由於社會對女性的期待,女性被期待要幫助家計、照顧家庭、幫助維持外出工作者(丈夫、兒子)的信用等等,為了家庭/家族犧牲小我,女性佔了卡債族的六成。



57%的人表示自己欠債是因失業,而目前台灣的失業率為3.8%。16%因離婚,13.5%因創業失敗,63%的失業求債者表示其因「公司結束營業」、「縮編或改組」而失業。



卡債群不是一堆如銀行、主流媒體所稱,過度消費、欠錢不還的年輕人。






「四百億卡債拖垮台灣?五十萬卡奴永無翻身?」《塑膠鴉片》封面上斗大的幾個大字顯得聳動,但卡債族確實是台灣社會中的真實。然而在這一波雙卡風暴中,透過媒體的報導,我們真得看清了真實嘛?今年年初《塑膠鴉片》的出版,提供了另外一扇窗,讓我們得以接觸社會的真實面。



然而這本書所觸及的面向不僅是如此,卡債族僅是我們所看見的表面,背後發卡銀行與整個金融界的思維,更是這本書必須讓我們理解的重點。

在強調「獲利、效率至上」的台灣主流商業思維中可說是暮鼓晨鐘,也點出了作者心目中認為卡債風暴刮起的真正根源:不論是政府監理當局或銀行業者,都只從獲利的角度操作雙卡業務,從而將雙卡推銷給不合適的人,一旦借款人繳不出錢,連銀行本身也要跟著滅頂。



只是,卡債風暴問題真的落幕了嘛?在本書的前言裡,夏傳位先生問著這樣的問題。

但是,對那些債務纏身的人,以及深愛他們的親屬和朋友而言,這是一場延續多年也不會結束的噩夢。即便媒體已因失去興趣而不太願意報導,但債務仍在繼續逼使更多家庭破碎、更多兒童瘦虐、更多走投無路的人淪落搶匪或娼妓...不管從哪個角度能借到錢,社會中某些階層的人絕望地、不計後果地都要借錢週轉的需求,依然強勁。
這樣的話語,在數個月後,油價、物價飆漲的現在格外有力。若卡債族是因為社會真實而造成,那麼只要社會現狀不改變,銀行發卡授信標準變嚴,也僅是將問題拋到社會的其他角落;債務清理條例雖已通過,但是更生清債,是輔助了他們迎接新的未來,或是僅是又將他們逼向另外一條絕路?同時,推波助瀾造成卡債風暴的一群人,又以相同的手段—「代辦」之名,繼續榨取著債務人。



樂生文學週末第六季「訊息、力量、獨立報導」,第二周「揭金融內幕,還社會真相」將邀請到《塑膠鴉片》的作者夏傳位先生,和我們談雙卡風暴這個與人人切身的問題,讓我們知悉背後的真相,以及背後的社會問題。

  • 講者簡介:

夏傳位
曾任職財經雜誌線記者,現從事金融業工會運動。



著有《禿鷹的晚餐》、《銀行員的異想世界》、《塑膠鴉片》,譯有《女性主義思想》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