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窮理、黃姿華
苦勞網特約記者, 苦勞網實習記者
12 月7日下午,在怪手摧毀的菜市場後,山坡的大樹下,在百餘名學生陪藍阿姨據守貞德舍旁的喜一舍,這裡,是才開幕四天,就遭到強制關閉的「樂生文舍」舊址;文舍主持人丘延亮和張馨文,在此等待前來參加新一季文學周末的民眾,帶著眾人走過午後陽光穿透圍籬曳灑的小徑,到藍阿姨被迫遷入的新居「怡園」,聽藍阿姨講故事。
20幾歲入院的藍阿姨,在醫療資源短少,護理人員因恐懼而缺乏同理心的樂生院裡,經常一肩挑起病殘院民的照護工作。藍阿姨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閩南語)咱若沒先疼別人,別人是不能先疼咱。」曾有個通曉醫術的年長女性院民,三次為她醫好嚴重的外傷,藍阿姨說自己不曾買一包菸回報她,但恩情往心裡放,「我欠他一條命。」日後該院民罹癌,在一旁陪伴,並為她送終的就是藍阿姨。基督教會曾在院區內建「主恩舍」,集中照顧眼盲或重殘的病患,為病人洗澡、清理尿布、穢物的工作,讓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藍阿姨謙稱自己「就撿起來做」。「她就是太潔癖,才會什麼都要自己來。」阿添叔忍不住插嘴,藍阿姨隨即回駁他:「我這是責任感!」
做為非續住區最後「釘子戶」的藍阿姨,也娓娓道來當天的心路歷程。那天清晨,藍阿姨載著她長期照顧的90歲林卻阿嬤先到怡園,不忍心告訴她從此無法回到貞德舍,只好說:「學生要辦活動,怕吵到妳啦!」回到貞德舍後,警察在她未搬離前就斷水斷電,她雖氣憤不已,但也冷靜地要求院方給她兩個星期緩衝時間,讓她收拾東西,多過幾夜也好。不料,那天下午藍阿姨離開換藥回來後,發現床已被偷偷搬走;同一時間,林卻阿嬤不斷問陪伴她的學生何時可以回家,為什麼藍阿姨還沒來載她,藍阿姨強忍悲傷,卻「回去也不是,不回去也不是。」
藍阿姨和林卻阿嬤搬到怡園的第三夜過去了,雖然說「藍彩雲在哪,貞德舍就在哪」,但從貞德舍帶來的門牌遲遲不敢掛在怡園的門上,因為藍阿姨擔心日後文建會會以「貞德舍還在」為由,讓移地重建的承諾跳票。而怡園雖經翻修,但做為舊時樂生的瘋人院,圍牆高聳遮蔽視野,在藍阿姨要求下,工程單位會將下風處的圍牆拆除至一半高度,保障她們暫居怡園的生活品質。
圍籬雖已架起,將樂生院劃成拆遷重組區與保留區,但樂生院的各個活動仍不受阻撓,各個團體誓言「用文化推倒圍籬」。
7日的社區學校依照每週一次的節奏如常舉行,其中一對邱姓國小姊弟的家長今天也來聽故事,「十年前剛搬來時,聽說那裡是痲瘋病院,心裡毛毛的不敢進去。」邱先生說,他們一家人直到三年前才走進樂生院,此後便不時來這個工業區裡唯一的大公園散步,並參加棲蓮精舍的法會。今年暑假,邱小妹和弟弟參加學生義務為社區小朋友辦的夏令營,之後也分別也在社區學校的空間藝術班和舞獅班上課,邱先生一家人因此慢慢認識樂生療養院,默默支持樂生保留的議題。「不介意捷運的事情嗎?」「只要先分段通車,就對我們很有幫助。」在迴龍國小任職的邱先生,也打算建議輔導室帶學生來樂生做生命教育。
這週日(12月14日),由社區媽媽發想的樂生圖書館,在一個多月的募書活動後,即將在七星舍右邊的廂房開幕,左邊的廂房裡,被關閉的文學館也會再同一天重新出發。
而在同一週內,原本設在王字型大樓第一進的故事館也要進行搬遷工作,新址預定是山上的新建舍。新建舍雖在續住區內,但由於潛藏地基掏空問題,並不鼓勵院民入住。故事館工作人員Friday表示,搬遷工程尚需塑膠箱、防潮箱、氣泡墊,以及人手,有意願幫忙的朋友可連絡他(0916875997)。另外,投入樂生保留運動多年的Friday,也將在27日完成終身大事,預定在樂生院中山堂舉行婚禮,成為樂生保留運動中第二對步入禮堂的佳偶。
緊接著,以院民發聲為主旨,默默進行了數年的口述歷史和照片整理,也已進入編輯階段,預計明年1月自費出版,讓更多人看見樂生的故事,聽見院民與病痛、歧視共處的自我敘事。
每週六社區學校和週日的文學週末都將持續進行。文學週末延續「藍阿姨說故事」,接下來每一週都會規劃主題請院民親自和民眾分享,未來將逐步邀請原住民、外籍移工、外籍配偶、社區居民、工人等社會底層的人民談談他們的生命經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