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7日 星期六

書寫人物,解讀歲月:季季ー11/17(六)

講題:《麥田捕手 》與反叛年代
講者:季季 (《印刻文學生活誌》編輯總監
時間:11/17(六)下午2:30
地點:樂生院(交通方式

不管怎樣,我老想像有一群小孩子在一片麥田裡遊戲的景象。成千成萬的孩子,沒有人在旁邊──我是說沒有大人── 除了我以外。而我站在一個非常陡斜的懸崖邊。我幹什麼呢?我必須抓住每一個向懸崖跑來的孩子──我是說如果他們跑著跑著而並未注意他們所跑的方向,那麼我就從懸崖邊出來抓住他們。那就是我成天要做的事。我要做個麥田捕手。我知道那很傻,但這是我所真正想要做的事。我知道那很傻 ……。
—《 麥田捕手》

美國小說家沙林傑(J.D.Salinger ,1919 —),1951 年三十二歲時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 麥田捕手》(The Catcher In The Rye)。小說主角霍登,是個第四次遭到學校開除的中學生,質疑學校與社會的一切僵化與虛偽,一心想追求純真氣質和淑世理想。此書在美國出版後大受歡迎,被喻為美國現代文學的經典,並被譯為多種文字在各國出版,迄今已銷售一千多萬冊。霍登反戴紅色鴨舌帽的反叛形象,受到世界各地青年的崇拜與模仿,使得「霍登熱」延燒至今未消。

《麥田捕手 》六零年代剛在美國出版時,一度被天主教列為青少年禁書,然而如今早已被列為學校課外必讀教材 。

季季一九六三年高中畢業時參加文藝營,當時的上課老師魏子雲向愛好文學的青年推薦《 麥田捕手》,當年十八歲的季季深受震撼與感動。數十年後,已經成為知名作家與文學編輯的季季,將在樂生院為前來參加的年輕朋友介紹作者沙林傑的生平、性格、作品特色與對美國、台灣社會的影響,並對全書二十六節進行說書與導讀。

(想要參加的朋友請儘快報名 - 報名信箱 savelosheng@gmail.com,來信註明姓名、單位、聯絡電話、email、報名場次即可)


點擊照片可閱讀內容


親筆授權《麥田捕手》 沙林傑性格3條款

2007/10/09 中國時報 記者丁文玲 台北報導


 台灣的麥田出版社十月分得到沙林傑親筆授權,《麥田捕手》唯一合法的繁體中文版終於出 版。現年八十九歲處於隱居狀態的沙林傑,訂下三項條款,規定他的書中不能有任何「經典」的字樣、不能放他的照片,封面也不能有任何圖案與文案。性格的沙林傑這三項條款,讓喜愛他的讀者會心一笑

 美國小說家沙林傑在一九五○年代出版成名作《麥田捕手》後,一九六五年開始不再發表任何新作,刻意隱遁,一九八○年代起,拒絕接受媒體採訪。據說沙林傑已經搬離紐約長島,住在康迺狄克州的小鎮。他隱居期間不時有報導說拍到隱居的沙林傑,還有小報謠傳一位大學女生出面指稱,她在大學期間,被沙林傑金屋藏嬌,幾乎軟禁了十個月。

 沙林傑幾段愛情也充滿戲劇性,包括他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尤金.歐尼爾的女兒鄔娜.歐尼爾,以及小他三十多歲的戀人梅蘭德。

 一九四一年夏天,廿二歲的沙林傑邂逅了十六歲的鄔娜,開始交往。不久後珍珠港事件爆發,沙林傑只得揮別情人,但難逃兵變的命運。兩年過後,十八歲的鄔娜與當時已經五十五歲的默片大師卓別林結婚。

 而一九七二年就讀於耶魯大學的喬伊斯.梅蘭德在紐約時報發表作品,受到文壇矚目,沙林傑去信表達讚賞,兩人於是展開書信往返。讀完大一之後,梅蘭德前往拜訪沙林傑,自此與沙林傑同居十個月,不再回到耶魯。梅蘭德一九九九年出版回憶錄,揭露兩人相處細節,甚至將沙林傑寫給她的信件拿出來拍 賣。她對紐約時報說,賣信的理由是為了錢,「寧願有錢讓孩子上大學,也不願抱著一盒子舊信」。

 沙林傑生長於紐約曼哈頓,中學時期輾轉讀過幾所不同學校,曾經進過哥倫比亞大學,但旋即輟學,全心投入寫作。他廿一歲發表第一部短篇小說,之後投入二次大戰,除役後在一九五一年出版《麥田捕手》。

 《麥田捕手》是部自傳性濃厚的作品,沙林傑刻劃青少年的叛逆、徬徨、彆扭與憤怒,甫出版便在美國掀起一陣「捕手熱」。在五○年代美國保守、追求戰後休養生息的氣氛,大眾對於它的反應呈現兩極化。書裡用了許多咒罵的字眼,部分機構將它列為禁書,但又有開明人士,認為《麥田捕手》有助於了解 年輕人心理。

 《麥田捕手》因為幾位殺手變了調。射殺披頭四成員約翰藍儂的兇手,被捕時隨身帶著《麥田捕手》。意圖行刺雷根總統的刺客,也自稱是《麥田捕手》的書迷。《麥田捕手》因此被扣上「反社會者信奉的聖經」罪名。

 台灣《麥田捕手》的效應,比美國晚了十年來臨。是在七○年代才接觸到這本書。「四年級生」評論家唐諾用「非常好的小說」來形容這部「不是偉大,但足夠豐厚穿透時代」的作品。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綁著入聯公投一起抗議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