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撰寫、馨文潤飾
(感謝bill提供筆記分享學習收穫)
(感謝bill提供筆記分享學習收穫)
這星期主講人是黃美英,特別來賓是莫那能(排灣族盲眼詩人),還有溪州部落三位朋友。
阿能
阿能以朗誦詩開場,娓娓道來原住民的歷史,從荷蘭人,鄭成功,清朝,日據,到國民黨跟戒嚴時期,被新來的政權逐步逼迫侵害的情況。 日軍平定漢人後,開始對原住民用兵。 戰勝後,開始管理,強制原住民勞動,去建水庫等等。後發生霧社事件,改變統治策略為以番理番。 太平洋戰爭爆發,原住民被徵召,死亡及傷殘甚多。
國民黨延續日本的以番理番政策,戒嚴時期,害怕山區被匪諜滲入,開始大力同化,並時常有軍隊駐紮演習。文化被摧毀,宗教信仰被妖魔化,強烈的漢化使民族自尊心喪失,以配合統治的方便。
九年國教,教導國語跟算術,讓他們變成適合初級工業的人力。 但他們到都市工作時遇到各種困難。 被漁船主以分紅制度欺騙,魚獲豐收,但帳面卻是不賺錢,他們看不懂帳目也無法爭取。
八零年代,發生災變的海山煤礦,工人多是阿美族人。
阿能親身經歷對原住民工人的不平等待遇,工作效率來看,他一人可抵四人,但一般工人的薪水是五百元,他卻只拿到兩百。
中間阿能念了許多自己寫的詩,都是有關原住民的苦難。活動也放了一首歌,胡德夫的「為什麼」,是從他的詩改編的。 這首詩是為了礦災受難的阿美族人而寫。另一首「鐘聲響起時」則是原住民雛妓問題,阿能的妹妹也是受害者。
美英講以前運動抗爭的經驗
過去運動是血淋淋的抗爭威權體制,去的人都有心理準備被打。運動強調組織動員,人海戰術。因為戒嚴壓抑了很久,各運動團體以打破威權體制為共同目標,有「向下紮根,平行串連」的口號。後來歷經李登輝以本土化及民主化的形象當選第一任民選總統,民進黨邱義仁提出「社會運動政治化,政治運動社會化」,到民進黨執政後,社運界很多被收編,運動大將去當官, 運動需要改變才不會被掌控。
一些堅持體制外路線的人,失望之餘想到地方做紮根工作,又遇到「社區總體營造」。但往往產生資源爭奪,為了向政府申請錢,需要作文件報告, 很多人力耗在上面。各團體為了向政府要錢,不敢太過異議,真正的問題不容易出來。
九二一後,又有「明星災區」的問題,把資源集中在幾個地方,官員去看成果也都是看這些地方。更偏遠的部落就被遺忘了。
關於溪州部落迫遷問題的背景,其實這問題二十幾年前就在了,她過去也曾參與。想不到過了那麼久,經歷數任縣長從林豐正,尤清…,到現在問題還在。
都市原住民運動的一個議題,是需要有家園。都市原住民遠離家園到城市,因為工作不穩定及遇到剝削的情況,很難立足在都市裡。從台北市往台北縣移動,在新店溪旁找到一塊符合阿美族生活形態的土地,他們可以採野菜,抓魚..,都市阿美族人就利用他們建築跟版模工的能力自搭住處。林豐正時期經常是你拆我搭,而尤清曾提出移至中正國宅,但有諸項因素這樣的政策難推行。與漢人混居容易有衝突,租屋需要固定租金,對收入不穩定者也不太容易,另外,水泥高樓並不適合原住民的居住習性。 (這一點真是反覆出現。政府單位每次都要以水泥高樓型的建築物作為安置地,但是很多人不想住。原住民不想住,樂生院民不想住,紀錄片「寶島曼波」要遷村的村民也不想住。)
現狀是政府要把當地回收改建為公園,有個美河市的房地產廣告,裡面的賣點千里水岸就是這一塊地方。
後面溪州部落的人也稍微講了一下,但因為天色已黑,並沒多講。
阿肥鼓勵他們說兩百個人其實不少了,樂生院民還留在原地的也不到此數。 但時間很緊,預告的遷移時間是十二月二十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